close

領先指標 

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是由數項能提前反映景氣變動情況的指標所構成,用來預測短期未來景氣變化。意義上,領先指標的高峰與谷底會比經濟循環的階段要出現得早,因此是重要的預測與規劃工具。同時指標綜合指數則是由能反映當時景氣狀況的指標所構成,用以判斷當時的景氣狀況。 

按照過往的經驗,經濟轉折時,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會先連續三個月出現同方向變動。例如,當領先指標近三個月出現-0.2%、-0.2%與-0.1%的同方向變動,是經濟「可能」陷入衰退的訊號;而經濟陷入衰退時,領先經濟指標「必然」會出現連續三個月的下降。 

在台灣,每個月27日行政院經建會以公佈「上個月」的領先與同時綜合指標數值;在美國,則是每個月月底由經濟諮商會(Conference Board)公佈「當月」的領先與同時經濟指標數值。

就我國而言,構成領先指標的因子有七項,包括:

製造業新接訂單變動率、股價變動率、貨幣供給M1B變動率、躉售物價變動率,與房屋建築申請面積四項內需面指標,以及製造業新接訂單、海關出口值變動率,以及製造業平均每月工作時數三項偏出口面指標。 

就美國而言,構成領先指標的因子有十項,分別為:

製 造業員工平均每週工時、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人數、製造業新訂單『消費性用品及相關原物料』項目、製造業新訂單『非國防耐久財』項目、賣方業績(資料取自於 採購經理人指數(NAPM)中的『賣方業績』)、建築許可、S&P500指數水準、實質M2貨幣供給額、十年期國庫券與聯邦基金之利率差、密西根 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之『消費者預期』項目。 



同時指標 Coincident Indicators

同時指標係與當前經濟景氣同時變動之指標,目前經建會編製之同時指標綜合指數構成項目包括: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、製造業生產指數變動率、製造業銷售值、製造業平均每人每月薪資變動率、票據交換金額變動率、國內貨運量。



落後指標 Lagging indicator

指能真實反應先前經濟情況的指標。當落後指標到達景氣循環高峰的轉折點時,表示真實的經濟活動已經跨過尖峰,邁入景氣下降階段;而當此種指標達景氣循環的低谷時轉折點時,表示經濟已開始復甦。

就美國而言,構成落後指標的因子有:

基本利率(the prime rate)、消費者分期付款語個人所得的比率、銷貨與庫存比率、公司盈餘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s4 的頭像
    mos4

    MOS No.4

    mos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